在電力系統中,人工智能技術貫穿于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等各個環節,通過優化運行參數、調度策略和用電設備控制,顯著減少了能源浪費和損耗,提高了整個能源鏈路的效率。在發電側,人工智能可以優化發電機組的運行參數,提高發電效率;在電網側,可以優化電力調度,減少線路損耗;在用戶側,則可以通過智能控制實現節能降耗。
電力行業具有廣泛的戰略性高價值應用場景需求,迫切需要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技術,在規劃建設、電網運行、設備管理、安全管控、客戶服務、經營管理等關鍵業務上深度融合賦能,破解能源轉型過程中電力可靠供應、新能源高效利用、企業高質量發展等難題。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對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精準預測,優化能源管理和調度,確保能源供需平衡和高效利用。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的能源需求趨勢,為能源規劃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針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精準預測發電情況,優化并網和消納流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此外,通過智能調度和儲能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有助于解決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穩定性問題,確保其持續可靠地為電網供能。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監測電網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的安全隱患,有效提升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一旦電網發生故障,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迅速定位故障點,指導搶修工作,縮短停電時間,保障電力供應的連續性。
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電網規模快速增長,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131萬千米,很多輸電線路位于高海拔、崇山峻嶺中。面對巡檢難題,國家電網公司運用無人機航線智能規劃、線路缺陷智能識別等創新技術,實現了電網運維模式的重大變革,提高了電網運行效率。建成覆蓋公司總部和27家省電力公司的統一開放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平臺,推動電力與算力協同賦能。